第193章 太安城_回到大明闹饥荒,我有无限物资
笔趣阁 > 回到大明闹饥荒,我有无限物资 > 第193章 太安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3章 太安城

  一路穿过蓝田县,来到了城外。

  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一大片平原。

  之前群山峻岭的景色,已经不复存在了。

  被李长安一巴掌一巴掌给拍碎了,变成一片平原。

  张甲第站在山坡上,看着眼前的场景,停下了脚步。

  只见数十万百姓,在平原上干活。

  一栋栋房子拔地而起,地面被铺上石板,路边栽着一排排小树。

  更远处还有不少人,牵着数不清的耕牛,在开荒。

  而一些被开出来的荒地,已经种上了粮食,一株株形状如小树的禾苗,在炎炎夏日中随风摇摆。

  李长安站在他身边,开口说道。

  “这就是我一手建立的城,也是我一直待在京城的原因。”

  “太安城,这是百姓取得名字。”

  “以这个命名这座城池,希望它能太平长安。”

  “这座城池建好以后,可以容纳上百万人居住,可以提供数不清的生活岗位。”

  “以后这里就是大明的中心,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一座城池。”

  “它容纳了这个世界上目前为止,能做到最好的科技,也有最好的一套管理制度。”

  “虽然这只是我梦想中的一小步,但却是汉人历史中的一大步。”

  张甲第看着这座城池,怔了许久。

  而贺强看了一下,也是有些震惊。

  这么大的一座城池,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才能建成。

  看了一会,他就忍不住开口问道。

  “王爷,恕在下鲁莽,这座城池,在下怎么没有看见城墙?”

  “不需要城墙。”

  “不需要?”

  李长安看着他,伸出了双手,拥抱着天空。

  “本王把这里安顿好了以后,就会去边关一趟。”

  “本王要带领太安城的百姓,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让其他的子民通通变成大明的子民。”

  “车同轨,书同文,全天下都要说我大明的官话,学习我大明的文字,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大明。”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种族,那就是华夏。”

  “这里不需要城墙,因为这会阻挡子孙看见天下的目光。”

  听完李长安的话,贺强呆在了原地。

  他想说一句狂妄,但是想了想,人家有狂妄的资本。

  随着三个人往下走,李长安为为他们介绍起了太安城的规划。

  现在的太安城,已经不是大锅饭的制度了。

  改为工酬制度。

  整个城池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地,招收了数十万的百姓干活。

  里面分为基建团,后勤团,保安团,护卫团,还有负责思想教育的政委。

  管理制度也是傻妞负责计划的,每个团有团长和政委。

  下面有各种各样的职位,然后工资待遇也各有不同。

  后勤团主要都是一些妇女,负责工人的一日三餐,还有工作服和一些生活保障。

  而基建团大部分都是做一些苦力活,有能力的会被保安团和护卫团挑走。

  每个工人都希望能被选中。

  因为当兵,是所有岗位之中,工钱最高的职位。

  不仅每个月有五两银子,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待遇。

  其中他们最看中的,就是子女免费上学。

  除了这个,还有其他奖励,每个月家属补贴油盐柴米。

  学堂也会组织孩子,每个月去他们家里干活。

  在太安城,当了兵,不止意味着生活富裕,也意味着家里有了面子。

  不仅不会被人家看不起,还会受到尊重。

  就连找媳妇,人家都愿意把自家女儿嫁给当兵的人。

  因为王爷有命令,官兵死在岗位上,或者死在战场上。

  家里的遗孀,会被官府养一辈子。

  而且还会安排岗位,子女拥有额外的特权,优先挑选进入军营。

  不仅因为这些,百姓更加看重的,是进了军营的男人,不管是性格还是脾气,都会改变很多。

  原来吊儿郎当的二流子,被选中进了军营,当了官兵以后,整个人都变了。

  不仅会孝顺父母,还会做一些家务活,而且还学会了读书写字。

  从一个泥腿子,变成了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

  所以现在百姓嘴里,对自家孩子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好好干活,以后争取去军营当兵。

  只要是当上了兵,那我们家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在李长安刻意的宣传下,做官兵,成了百姓心里最神圣的职业。

  除了官兵,成为长安城的工人,也是百姓心里的梦想。

  只要当上工人,那就是抱上了铁饭碗,往后的人生,基本上就是衣食无忧了。

  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就能拿到最低二两银子的工钱。

  而且还有其他福利补贴,加起来快五六两银子了。

  老了干不动了,也有工钱可以拿。

  按照退休时的岗位,每个月拿一半的基本工钱,一直拿到死去,才会停下来。

  哪怕是最底层的后勤工人,退休以后,也能拿到一两银子的工钱。

  在这个百姓收入,一年不到五两银子的时代。

  不用干活,一年就可以拿到十二两银子的退休工钱,简直就是做梦一样。

  所以在百姓心里,成为太安城的一名工人,就像是现代考上了公务员,考上了编制。

  都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踏入了另一个阶级。

  太安城除了工人以外,也有一些商贩和普通百姓。

  李长安给每个人都发放了亩产八千斤的粮食种子,也给他们分了一些田地。

  一家人种着地,也能衣食无忧。

  而那些商贩,也是看中了长安城的富裕。

  毕竟这里的百姓,手上的银子,那是实打实的。

  一个个都挤进长安城,希望能赚到这些银子。

  虽然城里规矩多,但是只要能赚钱,这些商贩是最守规矩的。

  李长安也没有轻视这群商贾,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

  抬高了他们的地位,也抬高了税收。

  从十抽一,变成了阶梯收税。

  毕竟想要做到农无税,就必须提高商业税。

  而且还要大力发展商品贸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循环。

  百姓做事拿钱,然后去商人那里消费,最后通过税收,回到官府手里。

  官府拿着这些钱,改善百姓的生活,刺激商业的发展,形成一个有利的金钱流动。

  所以李长安哪怕自己有无限的物质,也没有对商业赶尽杀绝。

  他的拼多多杂货铺,除了卖一些生活物资以外,其他的地方,通通不参与。

  而和老百姓基础生活有关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拼多多杂货铺负责出售定价。

  因为李长安要做的,就是控制基本的生活物资保障,让物价控制在一个能接受的范围内。

  这样就不会发生,哄抬粮价的事情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oitx.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oit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