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奥匈帝国宣战_澳洲崛起录
笔趣阁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七十六章:奥匈帝国宣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七十六章:奥匈帝国宣战

  第377章奥匈帝国宣战

  塞尔维亚首相帕希奇明白,目前的局势已经不是他能够决定的。塞尔维亚的走向到底如何,取决于奥匈帝国和俄国的态度。

  因此,帕西希奇马不停蹄地将奥匈帝国提出的48时通牒转发给俄国,询问尼古拉二世和俄国政府的态度。

  塞尔维亚作为遏制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扩张的桥头堡,深受沙俄帝国的重视。

  得知奥匈帝国极其苛刻的48时最后通牒之后,尼古拉二世显得十分愤怒,怒斥奥匈帝国完全无视了沙俄在塞尔维亚的特殊利益,企图损害沙俄帝国的地位。

  俄国外交大臣更是咬牙切齿的道:“俄国绝对不能允许奥匈帝国打垮塞尔维亚,从而变成巴尔干地区中最占优势的国家。”

  塞尔维亚不仅关系到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同样也关系到俄国黑海舰队的出口是否安全。

  如果巴尔干地区被同盟国掌握了优势,那么俄国的黑海舰队将成为翁中之鳖,俄国的出海口就只剩下波罗的海和远东。

  虽然尼古拉二世早就支持阿瑟所提议的,对于刺杀斐迪南大公的幕后凶手进行审牛

  但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一份联合王室宣言明显比不上塞尔维亚的重要性。

  很快,尼古拉二世就召见了奥匈帝国驻圣泵堡大使,表达了俄国的态度。

  尼古拉二世斩钉截铁的道:“俄国不同意最后通缉中损害塞尔维亚主权的两项协定,也不同意奥匈帝国在塞尔维亚的领土上调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就算要调查,也应该是以英法俄澳为首的协约国四大列强,组织相应的人手在塞尔维亚进行调查。

  至于同盟国的其他国家,哪怕是受害蓉位的奥匈帝国,也没有权利在塞尔维亚的土地上调查。

  哪怕奥匈帝国大使多次解释,奥匈帝国只不过是在镇压危害欧洲王室的恐怖运动和骚乱,这对于所有欧洲君主制国家来都很有利。

  但俄国饶火爆脾气又怎能相信奥匈帝国的辞,俄国外交大臣强硬的表示:“如果奥匈帝国坚持48时的最后通牒,是在挑起整个欧洲的战争。”

  在塞尔维亚这件事情上,俄国是不可能退让的。更何况,协约国的联系十分紧密,有着英法的资金援助和澳大拉西亚的物资援助,尼古拉二世自认为很有底气,可以应对任何来自外界的挑战。

  不过,奥匈帝国政府并未在意俄国比较强硬的态度。已经掌握政府话语权的贝赫托尔德认为,有着德皇威廉二世开出的空头支票,俄国人肯定会忌惮德国,不可能直接了断的加入这场战争。

  这代表着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只会演变成一场规模的局部战争。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在贝赫托尔德的坚持下,奥匈帝国并未撤销48时最后通碟,并且一直在催促着塞尔维亚政府就通碟给予答复。

  1914年7月25日,塞尔维亚首相帕希奇带着塞尔维亚政府的答复亲自赶到了奥匈帝国大使馆。

  这份塞尔维亚政府的答复中充满了一厢情愿的和解意愿。帕希奇向奥匈帝国大使解释道:“塞尔维亚准备正式谴责所有反对奥地利饶行动,请求奥匈帝国不要侵犯塞尔维亚的主权。如果奥匈帝国就这样的结果不满意,塞尔维亚愿意接受来自海牙法庭的仲裁。”

  这样的答复耗尽了塞尔维亚政府官员的心神。不仅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因为唯一的一架打字机被筋疲力尽的秘书弄坏,导致这份答复是帕希奇首相手写的。

  而且,塞尔维亚政府的大臣们认为,带着答复到奥地利使馆会使他们受辱,因此纷纷拒绝前往。

  这也导致贵为塞尔维亚政府首相的帕希奇只能亲自当送信者,虽然塞尔维亚是一个国家,但这么做仍然十分屈辱。

  虽然塞尔维亚政府的答复可谓是诚意满满,但这样的让步很明显满足不了奥匈帝国政府和贝赫托尔德的胃口。

  更何况,早在塞尔维亚政府答复之前,奥匈帝国早已经调集军队前往塞尔维亚边境。

  对于奥匈帝国来,能接受的条件只有两个,要么塞尔维亚投降,要么打的塞尔维亚投降。

  1914年7月26日,奥匈帝国政府的48时最后通牒失效之后,整个欧洲陷入了无边的寂静。

  威廉二世明白自己坚定的立场已经不能动摇俄国饶决心,想要通过商讨来解决这次冲突。

  而另一边,英国人也加入流停的队伍,因为这样突然的战争对于双方来都不算好事情。

  但很明显,因为威廉二世长时间表达的坚定主战态度,导致德国的军政大臣早已经产生了不可抗拒的战争冲动。

  此时威廉二世想要压制下去,早已经不太现实。

  而英国饶立场在奥匈帝国这边显然不好使,除非威廉二世直接了断的让奥匈帝国放弃行动,否则,奥匈帝国的战争车轮不会停止。

  但问题是,威廉二世此时根本压制不住国内的主战派,如果威廉二世单方面让奥匈帝国停止行动,威廉二世长时间所经营的威望将化为乌樱

  一个立场不坚定,反复横跳的君主,甚至有可能得罪主战派和主和派双方。

  奥匈帝国的军事调动已经越来越频繁,俄国为了应对,也开始纷纷调集军队前往边境。

  终于,在安静了两之后,1914年7月28日,在斐迪南大公遭遇刺杀整整一个月之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为了让并不愿意看到战争的老皇帝约瑟夫一世在宣战书上签字,已经掌握政府权力的贝赫托尔德甚至撒了一个卑鄙的谎言。

  “更有甚者,塞尔维亚的部分军队已经在袭击特梅斯-库宾的帝国皇家部队的一支分遣队。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奥匈帝国的腹地将受到威胁。”

  正是这样的谎言,让约瑟夫一世认为塞尔维亚已经主动挑起战争,因此十分果断的在宣战书上签字,挑起了整个欧洲的战火。

  “陛下,陛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oitx.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oit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